刘润老师说过一句话:“有时候你的顿悟,可能只是别人的基本功,而你的只言片语,也许能让别人醍醐灌顶。”
在独立站学习和实践的过程当中,我对他的这句话深有体会。
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方式。分享给我带来的收获之一,就是能把那些支离破碎,不成体系的收获,逐步组织起来,形成自己的体系。这大概也是越分享越幸运的原因之一吧。
我总结了一些“正确的废话”,但是对于我来说算是非常重要的一些建议。我希望在以后的独立站路上,能够借助这些思考,逐步完善自己的体系,走得够远。
如果我的这些只言片语,恰好也能给大家带来些许帮助,那就更好了。
01 / 复杂事情简单化
这是我想要加强的最重要的能力。我对查理芒格在《穷查理宝典》里写过的一句话很有感触:“凡事往简单处想,往认真处行。”
很多事情最后能不能做成,其实不是它真的有多复杂,而是做的过程够不够认真。
说实话,在做独立站的过程中,不怕踩坑,就怕不敢迈步。踩到坑里,摔不死,爬出来就行了。但是不敢迈步,就是自己选择了夭折。不敢迈步,大部分情况都是想的太多,把问题想得太复杂了。我自己经常陷入这样的误区。
比如有个网友问过我一个问题,对于跨境新手,到底是选平台(ebay还是虾皮,还是亚马逊,还是什么其他平台),还是选独立站。
我在做跨境电商之前,甚至开始之后,也在这个问题上摇摆了很长的时间。主要就是把问题想得太复杂了。
我只做过独立站,和一点点亚马逊。这件事情我们就应该简单化,首先,哪个方向都能赚钱,这个不用怀疑,要不然这些平台早就倒闭了。然后,结合自己的资源,能力,更适合和喜欢哪个模式。
我之所以选择独立站,是因为我做过一阵affiliate,有一些流量经验的积累,比较适合做独立站。所以我就该选择独立站作为突破口。给自己个可以接受的期限,努力做,实在做不出,大不了再换方向。当然,如果总结出了自己的方法,我相信哪个方向都能做出成绩。
再比如选品。
我也写过或者是提到过一些具体的选品方法,还翻译了一本有关选品的电子书。这些方法在我看来,非常简单实用。一些就是我一直在用,也是推荐给身边朋友的方法。具体方法这里不再说了,可以去翻翻之前的关于选品的文章。
我看到一个网友,在某个地方,对我翻译的那本电子书做评论,说书里的方法这么麻烦,还不如开个工厂算了。这就是典型的看问题过于复杂了。
其实在我们中国,现在开发产品是多么方便的事情,很多产品连开模都不用。如果没有做过的话,可能就会觉得开发一款产品会有多复杂呢。具有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能力,在这种时候就尤其重要。
02 / 阶段不同,目标不同
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目标,所以每个阶段都要有不同的侧重点。
比如说选品阶段,大量的测品,测出winner才是该阶段的目标。不能把时间过多的投入到比如SEO、精细化运营这些事情上去。因为你最终要靠哪个产品去切入细分领域,去靠哪个品类打开市场,都还是未知的。所以“越级”去做“不太想干”的事情就不太合适。
比如在测品阶段,在没有测出winner的情况下,想着找工厂开发产品来自己拍摄。这样不但影响现阶段目标的达成,还会增加风险。正确的做法是,用现有的类似产品来测试,或者找人做效果图来做测试。
总之,在有限的精力和资源下,要明确每个阶段的目标,集中精力实现阶段性的目标。当然要是不缺精力和资源,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。
03 / 长线思维
在独立站竞争比较激烈的现在,尤其需要长线思维来做电商。
比如说选niche,要看这个niche的市场空间有多大。针对这个niche,我们能不能持续开发不同品类的产品。
再比如说,现在靠传统的单页电商,或者说单纯的引流到Shopify产品页这种打法也越来越难盈利了。除了拼产品,就是拼漏斗模型了。漏斗模型就是长线思维,道理大家都了解,但是大部分人都不愿意往深入去做。
现在流量越来越贵,以后大家可能不是比拼谁的获客成本低了,而是谁敢承受比竞争对手高的获客成本去抢用户,然后靠将来提高客户终身价值来获利。
在找到切入细分市场的引流产品后,就要马上建立漏斗了。我在这方面也做的也很一般,也在不断实践。近期还准备分享一本非常棒的关于独立站的英文书籍,请继续关注。
04 / 看数据说话,不要想当然
现在做电商真的是太方便了,因为基础设施非常完善。广告系统、建站系统、追踪系统等等,让电商的大部分环节都可以实现“科学”运营。
所以能用数据做决策的,尽量不要拍脑袋。我在这方面也吃过不少亏,包括以前做affiliate跑offer的时候。感觉某个offer,或者某个产品很棒,自己喜欢的不得了。明明数据很差,就是不愿意放弃,期待着奇迹发生,结果往往是亏钱超过了自己的止损线。
其实大部分人在测品、跑广告的过程中,都容易情绪化。好在我们有工具,靠数据说话就行了。
这里需要提到一点,就是数据量的问题。比如测产品的时候,广告只有几个点击,是没有办法判断广告效果的。包括一个广告组可能一天只出了一个转化,这种数据量严重不足的情况下,不太容易作出正确的决策。关于数据量以及各种指标,一定要有自己的参考基准线。
我想起昨天看公众号“招财大牛猫”的时候,在评论区看到一个人讨论拼多多,说自己身边没有一个人用拼多多买东西。这就是典型的不看数据说话,想当然了。
我没有在拼多多买东西之前,我也有这样的错觉。自从我从拼多多买了苹果手机、AirPods,我媳妇从拼多多上买各种花盆、小家具。我岳父从拼多多上买渔具。我岳母从拼多多买水果,买衣服买到上瘾。我怎么现在感觉全中国的人都在用拼多多了......
做affiliate的时候经常听人说一句话:“跑广告,不要觉得是在烧钱,其实是在买数据。” 挺有道理的。
05 / 敢于试错,快速试错
敢于试错,主要是因为,一般人不敢承担的风险,往往回报最大。当然,这首先要评估自己的承担风险的能力有多大。
不过前面我们说了数据的问题,其实现在我们可以利用数据的反馈,把试错成本控制到最低。我相信,这也是大部分人选择做网络营销的最重要原因之一。
随时都能看到广告的效果,随时都能控制广告预算。花不了多少钱就能验证一款产品的市场反应,这在线下是不容易实现的。
快速试错,也是最重要的互联网思维。要知道,很多人在和你用同样的方法、思维选品,你注定不是孤独的。谁跑的快,谁就可能先找到好产品。
这是一方面,另一方面,时间成本是不容忽视的。
虽然我们经常说做什么事情都要坚持,但是时间成本才是最大的成本,而且时间长了,还没有成绩,会消耗人的自信心。
所以要快速试错,快速获得反馈。
06 / Think different
这句话我真的深有感触。不知道朋友们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:有时候遇到一个问题,按我们正常的思路,就是解决不了问题。这个时候从牛角尖里出来,看看书,出去跑跑步,可能在某个时刻,顿悟了。这种情况下,解决问题的思路往往是和正常思路不一样的。
大家都在速卖通、亚马逊选品的时候,我们可以到相对不太受关注的地方选品,这样能抓住一些选品红利。
即使在速卖通、亚马逊选品,也可以Think different,比如大家都从best seller选品,那我们可以试试从New Releases找找机会。
广告方面也是,就举个极端,但是有时候会有效的例子。做Facebook广告的时候,有时候上量上不动了,感觉受众耗尽了。要不要试试跑跑排除LLA(相似受众)的受众?
总之,Think different,经常会出奇迹。
07 / Dream big
最近《苏世民:我的经验与教训》这本书比较火,作者有句话:“做大事和做小事的难易程度是一样的。所以要选择一个值得追求的宏伟目标,让回报与你的努力相匹配”。
大佬说什么感觉都跟玩儿似的,就跟王总说定一个亿小目标一样。开个玩笑,这句话还是对我很有启发的。
我理解他说的大事,是相对于我们自己的能力来说的。
比如我做dropshipping的时候,看到过很多Shopify的成功案例,举个现在比较火的例子,Allbirds这个成功的DTC品牌。以前经常觉得这种品牌或者说这种模式很遥远,自己根本实现不了,只能玩玩门槛最低的dropshipping。
但是随着经验的提升,就会发现这个想法是有问题的。无论做哪种模式,每天都是要忙上十几个小时,都是要学同样的营销知识,都是要请同样的团队,为什么不能dream big一些?自始至终,都应该追求更“高阶”的目标。
即使soho,也是在创业,也是在做生意,就应该有企业目标、企业愿景,甚至企业文化这些东西。
Dream big,不仅只是在目标上,还应该在思维方式上。也就是说除了Think different! 还要Think big!
稻盛和夫有一个关于人生和工作结果的方程式:“人生·工作的结果=思维方式×热情×能力”。寥寥几个字说明了思维方式有多重要。注意,是乘法,也就是说提升思维方式会成倍地放大结果。
马云说过:“因为相信,所以看见”(这句话源自圣经)。Dream big一些,能让自己站到更高的思维层次看问题,很有帮助。
我突然想到我刚开始做affiliate,泡广告中国论坛的时候,会看到一些大牛说,思维才是重要的。我当时想着大牛们就是会装X,现在开始有一些体会了。
所以在提升能力的同时,千万不能忽略思维方式的提升。又扯远了......
08 / 创新
我以前也写过,有的人靠spy,就能天天爆单,相当于别人在给他们选品。这也是一种商业模式。能把spy工具里的产品,变成自己的爆品,这是一种能力。
如果不具备这种能力,或者说不喜欢这种模式,创新也是一个方向。“创新”和“品牌”听起来一样,很虚,对于我们小团队,尤其是soho来说。但是要想做得长久,创新就是越早考虑,越早开始,越早获利的最佳方法。
刘润老师在《趋势创新》这本书里讲到关于产品创新的问题,他结合麦肯锡的分析,提出这样的产品创新分类:基础技术创新、工程技术创新、用户中心型创新(从功能到体验,从体验到个性)、流程效率创新。
我们大部分人更多是在用户中心型创新上努力,其他的创新相对太难了。即使这样,如果只在这一方面下功夫,也足以超越大部分竞争对手。
亚马逊卖家选品,很流行的一个方法就是去看竞争对手的产品评论,看看买家有没有什么槽点,然后在竞争对手的产品基础上做改进。这就是属于体验的创新。
一旦尝到创新的甜头,就会上瘾。相信我,soho也能玩创新。尤其是在独立站上,还有很大的创新空间,不限于产品体验。
这就是今天分享的一些思考和建议,有点收获吗?
多少有点的话,老铁给点个在看吧。
五一快乐!
为了养成周更的习惯,我和小伙伴成立了一个周更俱乐部,每周最少写一篇文章,完不成的群里发100红包。有想加入的小伙伴,可以私信我,一起进步。
作者:是祥子啊 来源:是祥子啊
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出海笔记立场,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。